“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!”“不仅无法改善视力,还易导致红眼病!”近日,网上一则“眼保健操无用论”的微博将中国人做了几十年的眼保健操推上了风口浪尖,如何保护眼睛的话题引起人们的关注。中医专家就此说,其实,预防近视的方式不止眼保健操一种,只要找对穴位,经常按摩,天天都是爱眼日。
1
眼睛周围穴位常按防疲劳
“长时间看电视、彻夜读书等过度用眼,眼睛自然会疲劳。”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疼痛科主任胡斌说,不仅仅因为过度用眼,许多原因都会引起眼睛的疲劳,但无论哪类的眼睛疲劳,穴位疗法都是有益的,特别是按摩眼睛周围的睛明穴、攒竹穴、太阳穴、四白穴、风池穴、阳白穴等6个穴位,可消除眼睛疲劳引起的眼睛痛、充血、视线模糊、头重脚轻。
“用手指触摸眼角,在鼻梁下可以感觉到有一个小凹陷处,在这凹陷中的就是睛明穴,用手一压,鼻子内部也会有所感觉。”胡斌介绍说,按摩时应双手的手指交叉,用大拇指指甲尖轻轻掐按鼻梁旁边与内眼角的中点,然后在骨上轻轻前后刮揉,“这时会有酸、胀,以及稍微刺痛的感觉,每天左右两穴分别刮揉一次,每次1~3分钟,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刮揉。”
“攒竹穴属于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,在左右眉毛内侧的边缘,对急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、眼睑寒颤、眼睛疼痛等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。”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新志说,按摩时,两个大拇指的指腹向上,由下往上向眉棱骨按压,轻按有痛、酸、胀的感觉,“每次左右两穴位各按揉1~3分钟,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压。”
“在眼尾与眉毛外端之间的高度,距耳朵大拇指宽的地方就是太阳穴。”王新志说,按摩时把两只手的大拇指放在头部两侧,两手的大拇指相对用力,垂直按揉穴位,有酸、胀、痛、感,“左右两侧太阳穴,每天早晚各揉一次,每次1~3 分钟,或者两侧穴位同时按揉。”
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,瞳孔直下,眼眶下凹陷处,经常按摩对治疗近视眼有疗效。胡斌说,按摩四白穴时正坐、仰靠或仰卧皆可,先中指和食指并拢伸直,在鼻梁两侧翼垂直按压,“食指所在之处会有酸痛感,食指指腹揉按左右穴位,每次1~3分钟”。
“在人体的后颈部,后头骨下,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,这就是风池穴,大概与耳垂平齐。”胡斌介绍说,风池穴也是治疗眼病的大穴,用双手分别用力按压风池,按压之后眼眶都会有发胀的感觉,再按几下,头清醒了,眼睛明亮了,“按摩时要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,会有酸、胀、痛的感觉,重按时鼻腔还会有酸胀痛感,也是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,每次1~3分钟。”
阳白穴在人体面部,瞳孔的直上方,距离眉毛上缘约一寸处。“这个穴位几乎能治疗所有的眼部疾病,经常按摩具有明目祛风的作用。”王新志说,按摩时要用大拇指弯曲的关节处,从内向外轻轻刮按穴位处,有一种特殊的酸痛感,按摩次数时间和风池穴一样。
2
腿上穴位也可护眼
“根据中医远端选穴的方法,可选择腿上的足三里穴、三阴交穴、光明穴来按摩,以保护视力,缓解视疲劳。”王新志说,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、增强抗病能力、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、通经活络、疏风化湿的作用。
“我们坐着的时候用手摸膝盖,膝盖上有两个凹陷的地方就是膝眼,外侧膝眼下3寸就是足三里穴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。”王新志说,按摩、捶打足三里穴可以帮助熬夜者调节机体免疫力,还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,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,建议每天按揉50~100次。
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,在内踝尖直上三寸,胫骨后缘处。“这个穴顾名思义,是指足太阴、足少阳、足厥阴等三条阴经在此穴处交会,所以经常按压它,就能够补充人体阴液,使阴津充足,眼睛有足够的阴液滋养,就不容易出现眼干了。” 王新志介绍说,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,外踝尖上5寸,腓骨前缘,“光明这个穴位,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治疗眼病的,每天按揉50~100次”。
“除了腿部的穴位外,还可选取手臂上的养老穴经常来按揉,对调整人体阴阳平衡,改善人体气血运行状态,滋养眼睛,保护视力有很好的作用。”胡斌说,屈肘、掌心向胸,在尺骨小头的桡骨侧缘上,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是养老穴,“按摩时,应掌心向下,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;然后掌心转向胸部,手指滑入的骨缝中是养老穴,也是每天按揉50~100次。”
3
闲时多揉俩耳垂
“除了上述穴位外,没事的时候还可以揉捏自己的两个耳垂。”胡斌说,人体的很多器官在耳朵上都有对应的穴位,眼睛对应的穴位就在耳垂上,主要有神门穴、肾穴、肝穴、心穴、内分泌穴、目1穴、目2穴、眼穴,经常按摩能起到缓解疲劳和防治近视的效果。
“如果分不清或找不到这些穴位也没关系,就用双手将两只耳朵从上往下来回搓,搓到两耳发热为止。”胡斌说,揉捏耳垂保护眼睛最省事不过了,老少皆宜,用眼过度或用眼疲劳的人都可以按压,不光护眼,还能调节全身的整体机能。
温馨提醒
这里的“寸”是指同身寸,一般把手指的拇指关节宽度作为1寸,把除拇指外的4个手指并拢伸直,与中指近侧指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作为3寸。